最近有一則新聞,是律師自殺身亡的事情,
而這位李律師在受雇期間是k的另一位律師朋友的前同事,
聽到這樣的消息自然是不勝欷噓~
那什麼樣的事情導致李律師想不開?
有網友認為:這表示律師業很不景氣,律師收入不夠,背點債務就沒辦法解決,
有網友認為:李律師被停權導致其想不開~
k認為:
這些答案都很表面,
真正的原因在於:欠缺理財的概念,
這裡講的理財,不是選股票,不是買基金,而是"對自己的錢要如何支配分配"這件事,
以李律師為例,他發生了什麼事?
首先,他弄了幾個錢坑,
第一個,
他執業沒有多久,就去選市議員,這是第一個錢坑,
選舉是很貴的,
以一個市議員為例,一次選下來,最陽春的選舉法,至少也要花費1000萬元,
而政黨通常只會負擔一半,另一半則由候選人負擔
(這是一位律師告訴K的,他曾被某黨徵詢是否願意代表政黨選市議員~)
搞一次選舉,自己就要自掏腰包至少500萬元(我認為應該更高),
這是一個不小的數字,
當然顧立雄選台北市長沒這個問題,他錢很多,
不過李律師畢竟是一個年輕律師,
執業沒有多久,這就注定了他的荷包沒有那麼滿,
可能無法支應選舉經費,甚至得背負債務,
如果選上了,至少有一定收入(選舉補助款也會比較多)可以填補這個財務漏洞,
但李律師並沒有選上~
第二個,
李律師沒有選擇比較壓低成本的合署方式
(與其他律師一起開律師事務所,各自接案,一起分攤事務所水電及助理開銷)
而選擇自己弄一間律師事務所,
弄一間事務所,相當昂貴,
裝潢起碼要200~300萬元(再怎麼便宜也要150萬元),
成立之後又要聘請助理支付租金及水電,一個月開銷至少七八萬,甚至十幾萬,
又是另一個錢坑~
然後為了填補這幾個錢坑,李律師不得不挪用客戶交辦的錢,
甚至沒有心力去處理客戶交辦的案件(收錢不辦事),導致被停權,
停權等於失去收入,償債能力又更差了,惡性循環之下,只能走上絕路~
小結:
李律師,是被錢逼死的,
但真正逼死李律師的,不是錢,而是欠缺理財觀念~
"欠缺理財觀念"這個問題,你我大概都有,程度輕重差別而已,
因為學校什麼都教,就是沒教理財,
大人也是如此,
從小到大,最常聽到的是:"你把書念好,其他什麼都不要管~"
結果一路念上去,考到律師(拿到博士,拿到MBA,以此類推~),
有了專業,但理財能力依然是零,
然後赫然發現:怎麼自己好像賺了不少,但到月底還是入不敷出?
好一點的,是存不了錢,
糟一點的,是舉債度日變成卡奴,
最糟的情況,就是李律師的狀況,
空有一張黃金證照,但卻黑字倒閉!
(就算是賺錢企業,現金流軋不過來,也是一樣倒閉)
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慨,
是看到有些比較年長的朋友,對於小孩的教育態度仍然是
"你專心念書就好,錢不用管,爸爸會支應你!"
自己每個月節吃省用,卻給了小孩明顯過多的零用錢,
第一個,小孩覺得錢來得很容易,不懂得珍惜,
第二個,小孩根本沒有機會學習如何規劃手上的錢,
(父母總是充足供應,一缺錢馬上補上,怎麼會有匱乏的機會?
沒有匱乏感,心理上那會有規劃的急迫感?)
到最後,培養出來的,往往是一個空有專業卻不懂得規劃金錢的小孩,
這樣對小孩真的好嗎?